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我們對電的需求夸張的說其作用不亞于地球上的氧氣,如果沒有電,我們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現在我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電,那么如果發電量大于用電量,那多余的電去了哪里呢
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大的用戶或者發電機組跳閘,會對電網造成一些影響。發電和用電之間的偏差主要體現在電壓和頻率的波動。換句話說電壓和頻率是電量不平衡的緩沖手段。但是因為我們國家的電網容量是超級大的,這些小擾動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影響。很快就會通過其它運行機組增減負荷來調節。
如果調節不過來,就會把局部電網跳掉,最嚴重是電網崩潰。美國就曾經發生過全國范圍的大停電,屬于非常嚴重的事故了。電力系統是發電與用電同時進行的,我國實行的標準是50HZ在 電力系統 正常狀況下, 電網裝機容量在300萬千瓦及以上的,為±0.2赫茲;.電網裝機容量在300萬千瓦以下的
為±0.5赫茲;在電力系統 非正常狀況下,供電頻率允許偏差不應超過±1.0赫茲。
如果發電量大于用電量頻率升高,發電機轉速升高,用電負載電機轉速上升
所以用多少,發多少。發電量的大小取決于用電量的大小。目前電能儲存的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整個電網只有一個頻率,即大家平時都很熟悉的50Hz。當發電大于用電負荷,電網頻率上升,當發電小于用電負荷,電網頻率下降。那么為什么我們沒有聽說過60Hz或者40Hz這樣的頻率呢(在中國)?因為當頻率過高或者過低,電網上連接的很多設備就無法正常運作了,甚至導致電網的崩潰。電網公司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電網調度員的一大職責就是保持電網頻率維持在50Hz左右,即保證每時每刻的發電都等于用電負荷,這就是所謂的電力平衡。用電負荷是居民、商戶、工廠等用戶共同決定的,無法調節,所以能調節的就是發電。所以調度員就需要實時調節電廠的出力,使發電量盡可能地去和用電負荷相匹配??吹竭@里,就可以明白,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每時每刻發電=用電,所以不會有多出來的電。多出來的電只能浪費,所以才會有西北地區的棄風、棄水、棄光這樣的情況發生。西北的經濟不發達,用電負荷小,無法消納當地的發電,然而西北又建造了大量的新能源電廠,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費。所謂棄風就是調度員不讓風電廠發電。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三棄電量,一種是建造輸電線路,讓西北的電可以送出來給其他的省份,還有一種就是在當地建造儲能類的電站,如抽水蓄能電站,或者像最近很火的特斯拉的儲能站,功能就像電池,先把能源儲存起來,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在釋放能源。
我的微信公眾號:熊貓愛飛行(ID:iflypanda)
我很想知道,90后現在月工資大概多少?我看看我拖了多少后腿?
可以來我這里找找存在感,93年,未婚,云南昆明小縣城,月薪4000元左右,小弟不才,嚴重拖了廣大優秀青年的后腿,不禁汗顏,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而我卻身無長物,只能在這里耍耍嘴皮子跟大家嘮嘮。
不相信天下掉餡餅的美事,即便有也不會砸中我這么笨的腦袋瓜子,4000元的工資不好掙,24小時的倒班制度,值班24小時休息24小時,真熬人,不管怎樣,不想叫苦叫累,負能量多了不是好事,有句話這樣說的,“不給身邊人帶來負面能量,才是一個人的修養?!?/p>
看到很多人說自己月薪過萬,是真心羨慕,一份勞動一份收獲,我想大家都很努力,是我接下來的奮斗目標。
努力學習,不斷增強自身業務技能。打鐵還需自身硬,有真才實學才有進擊高工資的資本,所謂術業有專攻,根據自身從事職業,學習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實踐與理論結合,一變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一邊加強理論系統的研究,全方位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做到講得出且做得出,空話誰都能說出來,但實際行動需要強大的毅力來支撐,所以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堅持告訴自己不能半途而廢!
制定職業規劃,加強培訓考證。人沒有夢想那就是混日子,得過且過的日子會麻痹自我,所以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一份規劃,不放過任何培訓考證的機會,抽時間學學專業知識,考相關專業的證書,有證和無證的區別待遇真是天差地別。學歷不夠的提升學歷,通過成人教育方式考試學習取證,不要看不起成人教育,在未來這也是一種比別人有優勢的敲門磚。
與同事和諧相處,增加協作和團隊凝聚力。這樣做工作會比較輕松,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多向同事學習溝通,取長補短,共同發育共贏。工作中應該做到不懂就問或查資料,掌握了才是自己的,盡可能的多問多學多看多做。工作中遇到問題不能獨自完成的,可以請求他人幫助,共同協商解決,增加工作情懷,加強團隊凝聚力。
我相信,通過不斷努力,具備足夠的能力的時候,自己的薪酬會水漲船高,早日達到上萬,少給大家拖后腿,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但努力過的自己,也算是在青春的尾巴上少一點遺憾。
所有的名人自傳,書籍,課本......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有所作為。
三四線城市,96年普通大專,17年畢業16年12月開始實習,工資1800,做的餐飲銷售,后來底薪長到2200,坐滿了八個月有些余錢感覺翅膀硬了,果斷辭職,后來輾轉多個銷售行業,股票,教育,知識產權等,把攢的錢花沒了,迫于無奈在貸款行業穩住了,月薪3000左右,做了近六七個月,螞蟻金服等受調控,沒資源業績下滑,辭職回老家。
回家后在市里輾轉三天,顆粒無收,boss工作軟件一滑到底,慘不忍睹。買火車票回老地方想繼續發展,火車停在北京半個小時,我抽了根煙思考了一下就留在了北京,現在也是勉強生存吧,每月均薪七千,還在底層掙扎,希望以后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