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肯定說發電。
No,停電是手段,限產是目的,你敢自行發電復產,若是高耗能企業,多半會被管控和舉報。沒必要!
若是內須產品,將訂單分散至小型代加工廠企。損些許利潤,繼續保障市場占有率。
若是外貿產品,交付是第一首要任務,可以分散訂單,也可以國內回購再交付。
至于投資類的,還用明說?
原材料做空,成品做多!
最近一段時間,拉閘限電席卷全國,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6個省份推出了不同措施的拉閘限電。
在拉閘限電大背景之下,很多企業都只能停電停產,這對于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那在拉閘限電情況下會有什么投資機會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短期以及長期兩方面去分析一下。
從短期來看限電的投資機會主要有以下幾種。
1、電力股投資。
過去一段時間,在拉閘限電背景之下,很多電力股不跌反而上升,有部分電力股一個月時間漲幅可以達到15%以上,甚至有部分電力股連續出現漲停。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拉閘限電之下,大家都以為缺電了,既然是缺電,那就有可能帶動電力價格的上漲,因為市場供不應求產品就會漲價。
雖然目前我國的電價定價并不是由發電企業說了算,而是由國家進行指導,企業只能在基礎價上上浮一定的比例入網。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動力煤價格上漲,導致很多火電發電企業成本上升,有不少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這時候有不少企業都紛紛呼吁要求放開電力上浮的空間。
基于這種期望,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未來電力價格會有所上漲,如此一來電力公司盈利能力就會進一步增強,所以電力股也紛紛跟著上漲。
假如未來各地持續拉閘限電,不排除電力股仍然有可能會進一步上漲。
2、代工。
現在不同的地方限電的措施不一樣,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地方拉閘限電的對象基本上都是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能耗雙控的影響之下,上半年很多地方都沒有完成目標,能耗沒有下降反而上升,眼看著快到年底了,時間緊任務急,所以很多地方只能采用行政手段來強制拉閘限電。
在拉閘限電之下,很多企業的日常生產都受到了影響,訂單沒法正常交付,這時候我們不排除有些企業有可能把訂單交給其他地方的一些企業來代工,以此來滿足訂單正常交付的需求。
因此對那些沒有限電而且有多余產能的同類企業來說,適當地接一些外來訂單其實也是一種投資機會。
從長期來看潛在的投資機會有以下幾類。
1、儲能設備。
這一段時間突如其來的拉閘限電,直接影響了很多企業的正常生產,這時候很多企業紛紛感嘆,如果平時多存儲一些電,那也不至于現在這么無助了。
經歷這次拉閘限電之后,我相信很多企業都有可能會購買一些儲能設備,而且購買這種儲能設備,不僅僅是因為最近拉閘限電,而是未來我國電價將會迎來新的調整。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個新文件,根據發改委規劃,未來電價將實行5個分段,分別是深谷、低谷、平價、高峰、尖峰,而且原則上尖峰時段的電價跟深谷時段的電價比不低于4:1。
這么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鼓勵企業錯峰生產,也是為了進一步鼓勵大家多使用一些清潔能源。
在分段電價之下,我相信很多企業都會購買一些儲能設備,然后在深谷的時候儲電,等到尖峰時段的時候再用儲電進行生產或者做其他事情,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
而且這種儲電設備并不是未來才出現機會,實際上最近一年時間,儲電設備行業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有些企業一年的銷售額就出現了百分之幾百的增速,但未來仍然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2、清潔能源。
此次拉閘限電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耗雙控,而能耗雙控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完成碳排放目標,因為目前我國的電力結構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由火電供應,而火電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煤炭,因此用電量越高對應的碳排放越高。
在減排節能以及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大背景下,我相信未來我國會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支持力度,包括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都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到時說不定企業或者居民都會自行安裝一些小型的太陽能發電或者風電,對應的跟這些清潔能源有關的上下游產業也會迎來較大的投資機會。
3、節能產品及設備。
未來能耗雙控將成為常態化,在這種背景之下,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會鼓勵企業以及居民多使用一些節能產品及設備,以此來達到降低能耗的目標。
因此未來節能產品以及設備有可能會迎來一些投資機會。